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能混淆 [复制链接]

1#
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是和概念、修辞与逻辑等学科距离最近的一家。他们不解决道理本身对错的问题,而关注解说的是否准确、是否有文采的问题。哲学、自然科学注重准确甚至精确,而文学、演讲等注重文采、感染力。
解说的是否准确的前提,是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解说,而名家将重点放在了辩论的胜负上,只在概念逻辑之间纯粹推演,只是运用不同的说法来掩盖或转移视线,达到话是拦路虎的目的,以为你的嘴堵住了问题就解决了,因此追求口舌上的胜利使得名家逐渐走入了诡变的泥潭。
修辞与逻辑就其本身来说也是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走入诡辩是错误运用的结果
道家讲的“道可道,非常道”解释为真意在文字之外,是一种误解,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主题讨论的是《道德经》而《道德经》是天地人三道的规律问题,不是探讨的“名相(名实)”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同的思路。“道,可道,非常道”的原因,是在“常道” 的基础上赋予了本体论这个更深层次的内涵,界定了“道、德”的不同领域。 由此,很多学者走入了玄虚的歧途。
佛法说的文字是自性的第四重投影,不是本体,是走过帐幕之后才见如来藏识。不是说文字是局限才不立文字,如同名利财富一样,世界创造出它们来不是为了障碍的,而是用来超越的。
佛家讲名实是指破除障碍的层次,老子道家不从名实的思路讲道的规律,孔子“述而不作”是说前人的思想已经很完备了,我只要忠实传承就可以了,见《论语.八伊》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所以,不能混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