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如何恪守“义以为质”或“义以为上”的人生价值取向呢?我们以金、元之际大儒许衡为例说明之。
首先,在获取物质钱财上,许衡始终坚持孔子的“见得思义”(《论语·季氏》)或者“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的做人原则。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处于富贵之位)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倘(转载自中华励志网www.zhlzw.com,请保留此标记)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即通过“不义”手段取得富贵,对于孔子来说,“如浮云”一样,是毫无价值的。孟子进一步阐释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天下,弗愿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道也,非其义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本文转自《中华励志网》 http://www.zhlzw.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