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天堂和地狱有多远-------观电影《钢琴师》有感 [复制链接]

1#
音乐----可以将人带入天堂般感受的媒介;纳粹-----在历史中将人带入地狱般杀戮的媒介。照理,天堂和地狱并不相干。那么,音乐和残酷的杀戮也不相干。但这本不相干的两个因素都如此相悖的发生在了钢琴家史兹·皮尔曼的身上。
带着追求那天堂般感受的心愿,皮尔曼成了一位钢琴师,音乐不仅给他带来了幸福,他也用音乐填补了在战争中人们对天堂盼望的空缺。他忠于职守,直到纳粹占领了波兰,他仍然在华沙电台为广大的波兰民众演奏肖邦的钢琴曲。他关爱家人,在最危急的时刻他救出了弟弟享克,为他的老父亲办好了工作证,可以说在皮尔曼的心中一直都有对天堂美好的追求或者说是对人类美好一面的追求。但是他所遭遇所见到的尽是人类最丑陋的展现,侵略、逼迫、抢掠、无怜悯、无亲情、出卖、杀戮……,一幕幕在他的眼前掠过,这对于一个追求美好的人,无异于是一个天大的讽刺,现实无情的告诉他,在这个世上不会有美好,在这个世上只有丑陋,他的眼中充满了忧郁、失望和茫然。但他对音乐的感动自始自终都没有停止过。在没有钢琴的日子,他的手指在大腿、饭桌上、在任何他所能触及的地方跳动,在有钢琴而不能弹出声地时候,他的手凌空而奏。音符在他的心中流淌,在这对如天堂般音乐的感受中.他明白,美好不会过去只要一天音乐还能在心中响起,生命的美好就不会过去.因此,他屡经患难,却如从火中抽出的一根柴一般的存活了下来.而我们所爱的诗人海子,却因无法忍受心中的美好和现实的丑陋的绝大反差而卧轨自杀,最大的讽刺是他死时手中还抱着一本圣经.
我们的钢琴家却没有放弃,他的坚持终于盼到了黎明的曙光.一位纳粹军官存留了他的性命.说实在话,我由衷的佩服德国人.因为他们的个人素养实在太高了.无论在文学、哲学、音乐等各样人文素养上,每个德国人都是精英.但精英却不代表美好,当精英为丑陋所驱使时,就变得异常的可怕.我曾观看过另一部关于二战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其中的一个场面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的知识如果被丑陋驱使的话,是何等可怕。一位德国军官一面让手下杀人,一面自己弹着钢琴自娱自乐。他的钢琴弹得是如此之好,如果不是杀戮的枪声穿插其间的话。我想,无人不以为这里住的是一位涵养极高的人。虽然成了纳粹的德国人是如此的丑陋可怕,但这不代表每个德国人都是如此。帮皮尔曼的这位军官就是纳粹中的一个例外。我想他之所以帮皮尔曼,不会是因为他是华沙仅存的犹太人。因为相信,在他的手下也会有一些犹太人遭难;也不会因为那位纳粹军官是有信仰的人。因为在那个年代,信仰已被众人所弃(参潘霍华之著作);而是因为他从皮尔曼的演奏中体会到,皮尔曼心中的那分在现实的残酷丑陋中仍锲而不舍追求美好的心。因他的心中也有一分同样的心。或者说是他的一个盼望。但他却无法知道,这种美好从何而来。当听到皮尔曼带着生命感悟的演奏后,他明白美好不会只是一种虚幻的愿望而已,而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从他最后对皮尔曼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上帝!”的话中可以晓得,这位军官已经明白,一切美好的根源来自上帝。包括皮尔曼和他心中对于美好的追求,并使皮尔曼存活下来的信心都源自于上帝。在一个众人都不再相信上帝的时代里(包括犹太人、基督徒),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是有其极其深重意义的。虽然,皮尔曼没能从苏联的战俘营中救出这位军官。但我相信,军官心中那分对美好的追求和对上帝的信心永不会褪色。
对于皮尔曼和那位军官来讲,天堂和地狱有多远呢?一点也不远,因为天堂就在他们心中。就是那分对上帝的信和对生命美好的追求。
对于他们同时代的人呢?虽然天堂和地狱是如此之近,只有一线之隔,只在乎一念之间。但大多数人却放弃了对天堂的追求,在人丑陋的肆虐下,放弃了对美好的追求,妥协了。以至于丑陋更加肆无忌惮。
对于今天的你和我,天堂和地狱又有多远呢?你是否在地狱之中,由于对现实极度的失望,而放弃了对天堂美好的追求,而随地狱之波随流;亦或是,由于地狱的笼罩,而使你完全的忘记了天堂,或是完全的否认了天堂的美好,而使你甘心伏于地狱之中呢?
我想,一定有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上帝要做为,他要拯救他所拣选的百姓。虽然,他们要经过火一般的试炼,但后来比如精金。散发着上帝奇妙大能的光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