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学的观点,最早将“诚”作为一个概念范畴去阐述的当属《孟子》。但整部《孟子》中“诚”作为范畴出现者也仅此一段:“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乎上有道,不信于朋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一段被《中庸》全文收录,仅略有小异。在《孟子》此段话之后,《中庸》多出了一句:“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很明显是对前一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解释。而且此段若下接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证明《中庸》与孟子,其文义相当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