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原则。弟子子贡一次曾问孔子如何治国从政,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就说:先去食后去兵,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比“食”和“兵”更重要,可见在孔子看来“信”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在古代中国,“民无信不立”不仅是思想家的言说,更是政治家的政治实践。春秋时期的一则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晋文公在讨伐“原”国前,曾规定三军只准备三天的军粮,若三天打不下来撤兵。后来,打了三天战事仍未结束,前线将领请求宽限几天,一定
会攻占“原”的,文公不肯,并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较之一城一地的得失,先人认定“信”是更为宝贵的,因为它具有根本意义的治国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