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仁者无敌。
仁者德也,仁者心;
德是德行,心是心德。
道德仁是一种内心的品质,就像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一样,我们对仁的理解和认识其实也非常简单,我们知道如何去仁,但是不知道如何去仁。
我们经常说人要以仁为本,其实真正以义为本的是不变的核心——仁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认为:“我三十岁时立志于学习,四十岁时就能对事物的规律和道理有深刻的认识;到了五十岁之后仍然保持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句话其实是孔子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总结。
二、仁的本质与内涵
(一)本质:即一种心的状态,是人所固有的一种内心品质。
它是人自身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与仁的本义(德)相对应。
“德者不居”,在本义中,“不居”是“不居功”的意思。
(二)内涵:指道德标准,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三)作用:即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它既有普遍的意义,又有特殊的作用。
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都是统一和相同而又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