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开篇即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放纵人的本性,一味的顺从人的情感,就一定会发生争夺,出现违背等级名分、扰乱事理的事情而最终将导致暴乱。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要“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就像弯曲的木头一定要矫木工具矫正后才能变直,迟钝的金属必须要经过磨砺才能锋利,人的本性是恶的,偏邪阴险而不端正,悖理混乱而不能治理,必须要礼义法度来整饬人们的情性而使之端正。而且,“人之性恶”也正是礼义法度所要产生的原因。“礼起于何也?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由于人性本恶,一生下来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没有追求;一味的追求没有限度就会产生争夺;一产生争夺就会发生混乱,混乱就会陷入困境。因此,圣王就制定了礼义法度来调节人们的欲望,使欲望不因财物的缺乏而得不到满足,财物不因满足欲望而耗尽,二者互相制约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