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时代背景下“孝”涵义的改变 [复制链接]

1#
任何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当然也需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基础在于传承,关键在于创新。
        传承不是大包大揽、囫囵吞枣地照搬,而是有选择的继承。中华孝道文化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一脉相传,源远流长,可谓一枝独秀。但是其间瑕瑜互见,糟粕与精华共存,其中愚昧和迷信的成分必须扬弃,当然不能继承。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般胡思乱想,而是立足社会发展实际,赋予孝道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任何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才会有生命力。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当然也需要与时俱进。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国的优秀精神品质。“老有所依(依靠),幼有所养”这里的“老有所依”说的就是孝。简单点理解就是父母老了,我们要赡养他们,关心他们。但说实话,孝并不只是体现在赡养上面,赡养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孝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老人在需求上面也不仅仅是吃饱穿足,还有精神上面的追求,所以从孝道出发,我们不止是要赡养老师,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关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一句话叫“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家和”其实就是“孝”的一种表现方式。小家和,则大家兴。“孝”有利于社会稳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孝”同时也是立人之本。一个人如果连他的父母都不爱,那么可以说很大程度这个人是会被看不起的。对了,历史上很多君王也推崇着以孝治国。但坦白说并不是所有的孝都要被宣扬。二十四孝中有部分故事,在笔者看来就是不值得推崇的,比如说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这两个典故,在笔者看来就是具有争议的。在笔者看来,新时代的“孝”是有尺度的,不是一位的满足父母的需求,而是在条件允许内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换言之,精神上的满足要比物资上更重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