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孔子关于诚信问题的一个告诫,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了,在这句话下孔子还用了一个比喻,说一个人要是真不讲信用,就像一辆车,没有了辕端跟横木连接处的插销,这车根本就拉不动,还让它怎么走呢。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正常人都必须跟其他人沟通,跟其他人交际,而有益有效的沟通,都应该以人的一种美德来保障,这就是诚信,所以孔子对诚信才这样重视。
而在中国的先秦古书中,还记录了一个孔子的学生曾子以诚信来对孩子言传身教的著名故事,说有一天曾子的太太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一边哭一边跟着,妨碍了他妈妈干正事,妈妈就哄他说,好孩子快回家,等妈妈回来杀了猪给你吃肉。孩子一听就回家了。当曾子的太太从市场上回来,看到曾子正带着猪要杀,那时一头猪是很值钱的,一般人不容易吃到猪肉,太太就阻止说,我刚才只是哄哄孩子的,曾子说跟孩子是不能开这样的玩笑的,他们智识未开,不懂事,是听从父母的教导,跟着父母来学做人的。今天你骗了他,这就给他提供了一个行骗的榜样,而你做妈妈的今天骗了他,他从此不再相信你,你也就没有办法再教他怎么做人了,所以曾子和太太达成共识,真把猪杀了给孩子吃。这个故事传得很广,说明了人们推崇这样的榜样,说明了人们对诚信的向往。当然同时也说明了,诚信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了的品德。
诚信的问题,并不是到今天才成为问题的,而是自古就天然存在的,先秦政治家吕不韦在他主持撰写的名著吕氏春秋》中就对诚信缺失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做过全面的探讨,他专门写了一篇《贵信》,就是论诚信的可贵,其中说,君臣不讲诚信,那就会招来百姓的批评指责,国家就不得安宁;当官的不讲诚信,地位尊贵的人与地位低下的人就会互相轻视;赏罚不讲诚信,该赏的时候反而罚了,该罚的时候反而赏了,百姓就会轻易地犯法,无法建立有效的秩序;朋友不讲诚信,只可能结怨,不可能亲近;工匠不讲诚信,做的器物就会粗制滥造,漆的颜料都不会达标,这 2000 多年前的话放到今天也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