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而言,礼的规则性、制度性所具有的规范性,还是很有意义的。规则的目的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都不遵守规则,受害的肯定是多数人。礼的等级制,在“王法不下乡”的时代,一直作为县以下的乡治理的主要模式。不过礼的精神被抛弃了,留下的是形式,而且被固化,因此就成了“吃人的工具”,这个评价有过之而不及。鲁迅所说的“吃人”,指的就是这部分礼。最初制礼的目的是确保社会和谐,礼之用和为贵说明了这一点。这个“和”不是和稀泥的和,而是存异求同,让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和睦相处。目的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顺便说一句,礼本来是约束贵族阶层的,所以有“礼不下庶人”的说法。后世把礼下降到普通民众层面,是朱熹干的事,和孔子无关。不过宋朝已经进入平民社会,贵族消失了的结果就是礼无处安身,朱熹的做法在当时也不为过。今天的人大多把“礼”误解为“礼仪”了,礼仪只是礼的皮毛和表现形式。今天很多人在教授礼,最多也就能做到穿着汉服作揖行礼,那还不如握手鞠躬来得实在。礼的现实意义其实就是规则含义。不论法律还是法规,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进你们大楼的门禁制度,都属于“礼”的范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人际关系和谐是人脉的基础,它既是一个人创造人生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的保证,也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