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活中的礼节 [复制链接]

1#
给大家分享我在生活中几条礼仪:1、看到长辈,不管关系好不好、熟不熟,都要叫叔叔/阿姨,姓什么不记得不重要,但是回家后或进了门看到就叫,而且要用对方听得到的声音,眼神要有短暂交流。
2、登门拜访,即使是找同龄人,明明可以直奔房间,也要到客厅去和长辈打个招呼,叫声伯伯、姨妈之类的就可以了。
3、不管是不是很熟的朋友,不要叫别人的绰号,除非此绰号曾得到过本人的认可。
一般来说,家长、长辈们只要看到、听到年轻人有打招呼,一般就觉得这个孩子不错,会说知道叫人,如果打招呼的时候自己的着装干净,没有大声吵闹,家长们就觉得不错了。同龄人相处可以随意一些,但不要老拿他人的不足、失误开玩笑,甚至传八卦,多数还是比较好相处的[em01]
分享 转发
TOP
2#

伤感这东西说着说着就让眼泪沾染了,无法阻挡。当组织让总结过去,改变未来的时候,我就会选择性失忆,总会忘记我们还有多少不足,还有多少教训、经验、败笔等等,因为在我心里,我们一直都是在尝试中成长,在反思中前进。有时候我总会在想遵循各种束缚,而这一切又会瞬间灰飞烟灭,因为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就好,愿意让自己相信,我们会一直好下去。

TOP
3#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最早出现的食礼,又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对此,《礼记礼运》又有一段概括性的描述,其大意是: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次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TOP
4#

生活中处处都有礼节: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妻之礼,朋友之礼等等。
作为青年的我们,在社会中还属小辈,尊重礼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古代开始,礼节就一直很受重视。
在家里,要孝敬父母,有东西要先给长辈,做什么事要跟父母说一下,出去要打招呼,不要让家里担心。和朋友一起要互相信任,既然交了朋友就要真心相待,有什么一块分享。不要处处强势,嘲笑、愚弄他人。恋人之间要为对方着想,彼此有一定空间。总之,注意生活中的礼节对我们的生存会很有帮助,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