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诸子理论与时代的关系 [复制链接]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道、墨、法、兵、纵横等一百多家流派,如此百家争鸣的学术盛世的出现,与当时动荡多变的社会和时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出现了一场巨大的动荡和变革。经济上,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制开始出现,生产力也日益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诸侯争霸所替代,因此,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也被破坏。而在文化方面,社会制度的混乱也使得“学在官府”的局限被打破,士人文化下移传播,使得学术思想变得活跃。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出现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正因为社会状况如此的混乱,孔子才提出了“仁”、“克己复礼”等思想,其目的除了要求人们自我规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还有对政治和社会的改革之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和理论体系,以维持封建贵族的稳定统治。
    而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的产生,也同样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但以“礼”和“仁”等道德要求为主要思想的儒家学派不同,法家思想重视“法制”,要求以严厉果断的法制手段治理社会。追究其原因,也是混乱动荡的社会使他们不得不为其做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
还有专门论述兵法之道的兵家、研究工具器械的工家、致力农业的农家等流派,他们的出现,都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瓦解又重建的动荡的时代有必然的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