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层次清楚,层层深入,透避精到。文章开头写河伯,见到“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的壮阔景象,见到北海之大,无边无际,于是就自感固陋寡闻,检讨了自己的不足。这一层是河伯前后认识的对比,以思想认识的转变为衬托,写出宇宙浩大,不能固于自己的一知半解。第二层,以北海若长期处于汪洋大海之中的自我感受和认识态度等,将论述向前推进一步。北海若自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大体可分之样几个层次:
a.“井蛙……尔将可与语大理矣”。紧承上文,对河伯之所以有那种看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是受时地的限制所致;同时肯定了河伯自我检讨的态度。
b.“天下之水……奚以自多”。北海若自己的这个大海,异常广大,“不可为量数”。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从来没有自我夸耀过,因为自知自己在天地之间的位置,也就是大山上的小石小木而已,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c.“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大仓乎”,这是第三层意思,进一步将四海放在宇宙“天地之间”来比较,四海也是小的,就像小小的蚂蚁与“大泽”相比;中国在天下,也是小的,就像小米粒放在大米仓中一样,也极其微小。
d.“号物之数……尽此矣”这又是一层意思。这里主要将个人与人类比,与万物比,就好像是马身上的毫末一样。从五帝三王,到仁人任士,所作所为,也像马身上的毫末。
e.“伯夷辞之……于水乎?”批评伯夷为名,孔子为博的不当作法,回应前文,说他们俩的自多,就像河伯过去自多于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