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整个思想的核心观念和终极价值全都落实于“仁”,在《论语》里孔子似乎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来说明“仁’’究竟是什么,和老子的“道”相似,“道可道,非常道。”讲得出来的道,就不是一般的道 能明确概括出来的“仁”,-” 我想也不是孔子心中所理解的“”仁” ,到这也是一些人认为所谓仁爱是一种谎言的原因。“仁”是中国文化由外向内的反省和自觉最终又回归到自我道德上的自我内省精神上的塑造和完善。冯友兰先生说中国人“不太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中国哲学简史》)。 “仁”不仅强调“仁”的难得、难以达极致,但也强调“仁”的极易实行,“为仁由己”,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永无止境的现世人生追求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论语》中“仁”以人文精神为基调,却超越了宗教,承担起了西方宗教所担负的中国式人文关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