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历史,发现当代中国人仍处在一个千年的迷局当中,我们今天的现状比之于墨子为代表的诸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好不了多少。虽然物质财富积累的比那时多,但我们遇到的思想困惑并比古人少。今天等级与权力仍然无处不在,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真正求知识的人无不被权力所驱使,他们只能成为权力和官僚的附庸。进入文明社会的今天,真正的平等和兼爱并没有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虽然为繁琐的礼节所掩盖,墨子希望的人人相爱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所谓“兼爱”,即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压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
----《墨子.天志中》
乱世是由什么引起的?乱世起自人与人不相爱。……所以,天下的人彼此相爱就和顺,彼此仇恨就混乱。
-----《墨子兼爱上》
爱别人的人,别人必然也去爱他;为别人谋利的人,别人也必然为他谋利。
-----《墨子兼爱中》
有力量的人,赶紧去帮助别人;有资财的人,尽力去分给别人;有道术的人,努力去劝导别人。
------《墨子.尚贤下》
爱人,必须是普遍地爱所有的人才算是爱人;不爱人,却不一定要所有的人都不爱才算是不爱人。不遍爱所有的人,不能算是爱人。
— 《墨子小取》
天下恨人害人的思想行为,是“兼”还是“别”呢?那必定是“别”。天下爱人利人的思想行为,是“别”还是“兼”呢?那必定是“兼”。
------《墨子兼爱下》
由“兼”所产生的结果,是天下的大利;由“别”所产生的结果,是天下的大害。
要用兼爱仁义之心代替祸害仇恨之心。
-----《墨子兼爱下》
现在天下的君子,内心确实想要天下富足,而讨厌天下贫困;希望天下治理,而憎恨天下混乱,就应当同时相爱,交互得利。
----《墨子兼爱中》语译
君子假如想要做仁惠之君、忠诚之臣、慈爱之父、孝敬之子、友爱之兄、敬顺之弟,对于兼爱就不可不去实行。
----《墨子兼爱下》语译
不知道天下的人数,而知尽爱天下之人,因为他能够明了兼爱的道理。
-----《墨子.经下》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着实品尝到了脱离母体文明时的那种痛苦。“礼坏乐崩”后的乱局几乎让所有的人都无可适从。在日渐混乱的社会现实面前,无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都试图拯救乱世于危难之中,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稳定的社会秩序。
思想家们以他们各自的视角认识到了乱世的根源。墨子认为,乱世之乱的根源“起于不相爱”。
那么,人们如何相爱才能避免世界走向混乱呢?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兼爱中》。既然认为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用兼相爱,交相利的办法改变它。”那么,“兼相爱、交相利”的方法具体是什么呢?墨子说:“对待别人的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对待别人的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家;对待别人的身体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动野战;家主之间相爱,就不会互相争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互相损害;君与臣之间相爱,则君惠臣忠;父子相爱,就会父慈子孝;兄弟相爱,则会和睦相处。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不会欺凌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欺凌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负愚笨者,所有天下的祸患、抢夺、埋怨、仇恨,都可以让它不发生,这是由于相爱的缘故,所以仁者称赞它。”
在墨子看来,爱与利是不分的,人与人相互友爱自然会得到好处。“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墨子·兼爱下》。既然国家和都城不相互攻打,个人与家庭/家族不相侵害,这是天下之害呢?还是天下之利?(人们)一定会说这是天下之利。
“利”究竟如何由爱而生的呢?墨子认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跟着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有利于他;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憎恨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报复他。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墨子构建了一幅以兼相爱、交相利为中心的理想主义图景,在这个乌托邦社会里,诸侯与诸侯相爱,家主与家主相爱,君臣、父子、兄弟----天下之人皆相爱。因为相爱,天下所有祸患发生的根源都不复存在,人人都能平安相处,社会秩序自然就会安定而又和谐。
墨子的“兼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爱”。从墨子论述“爱”、“利”、“兼”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于博爱、平等思想的深刻分析:即“爱”只有通过“兼”的桥梁,才能达到互“利”。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墨子·兼爱下》。现在我努力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情,这就是用“兼爱”为政。这样,大家都会耳聪目明,彼此互相督促。大家都会用强有力的四肢相互帮助做事情!并且用道义相互勉励和教导他人。所以年老没有妻室子女的,都有所供养而得以寿终,幼弱孤童没有父母的,都有所依靠而得以长成。现在只有用兼爱为政,就可以得到这些好处。
墨子的“兼爱”首先是一种博爱。和儒家的“亲亲、尊尊”的思想不同,墨子主张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地爱一切人。墨子通过两个“士人”与两个“国君”分别按照“兼相爱”和“别相恶”的行为方式进行对比,从而在两种不同结果中看到了“兼相爱”的社会价值。
其次,墨子的兼爱是一种真正平等的爱。“兼即仁矣,义矣”《墨子·兼爱下》。兼爱算得上是仁,也算得上是正义的。墨子主张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理想中的社会,无国之别、家之别、身之别,只有人类共同的普世之爱。墨子主张的兼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普爱、泛爱、博爱!它是那么深刻,又是那么朴实!甚至令今天的中国人仍然感到欢欣鼓舞!
无差等的大爱正是广场上空的太阳、黑夜里的明灯,它照耀着人们前进的道路,给人以光明和温暖!
全社会的人们共同生活在大爱的旗帜下,因为相爱,整个社会由乱到治,所有的人都能得到一份爱的实利。
兼爱是一种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兼爱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兼爱是人的行为规范与标准;兼爱是是人际交往的哲学;兼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
然而,在王权专制主义社会,兼爱思想不过是一种平民式的仰望,平民式的幻想。在平民的头顶上,永远耸立着一个荆棘丛生的不平等社会。
墨子深刻地洞悉其中的每一根枝条是如何产生以及怎样叠加上去的?正是这些盘根错节的枝条最终成了各种冲突的根源。当社会变得不可救药时,只有通过改朝换代的方式一齐将盘根错节的枝条连根砍断。随之而来的,又将是新的枝条不断产生之时。
由于等级制度等世俗文化的的先天性存在,每个人都是带着利益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个人又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利益观的驱使下,每个人、每个家庭/家族、每个诸候国都是不一样的。因而,代表着不同利益的每个人、每个家庭/家族、每个诸候国都像一堵堵墙、一座座山,整个社会就被这样的一堵堵墙、一座座山分割开来。这就如同社会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在“割据”状态下,每个人、每个家庭/家族、每个诸候国只有首先成为闯入者,才能占有别人、别的家庭/家族、别国的利益。而闯入的方式,不可能是和平的方式,只能是暴力掠夺的方式。
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每个人、每个家庭/家族、每个诸候国之间都没有共同的道路可以通行,因而,不同的利益成了人际、家际、国际间交往的障碍。每个人、每个家庭/家族、每个诸候国各据一方,各自因为争夺利益而失去了爱。没有了爱,就没有安全感,每个人、每个家庭/家族、每个诸候国之间的冲突因此而难以避免。
墨子的大爱思想仿佛是对春秋战国时代正在全面走向广场文化的中国人进行一场全民化思想改造运动。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家就产生了这种无差等的大爱思想,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也许是因为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到回去的道路了。
墨子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人类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文化大师。他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只要“大爱”还没有成为中国人的共同社会行为准则,只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仍然存在,墨子的思想就不会过时。
墨子的兼爱思想,离今天的我们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远”是墨子思想产生的年代是如此之远,“近”的是墨子的思想仍然是今天的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当我们静静地去读墨子时,仍然会有一种浊去清来的痛彻!人们需要回到民族文化发生的元点,需要重新回味2000多年前的墨子发自内心的每一句痛彻肌肤的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