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无信不立 [复制链接]

1#
       谈到古人对信的理解,印象中最深的是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的信,是信念,是信仰。其次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对信的理解,是守诺诚信,是人取得他人的信任。其实古人对信的理解,总的来说就是这两个。民无信不立,一个国家如果人民没有了信,这个国家就会衰败。曾经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的一笑,烽火戏诸侯,当敌人真的来攻打时,一个诸侯都不相信,结果周幽王被俘了。所以,信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对一个国家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国家要守信,人也要守信!与朋友交,要言而有信。作为君子的我们,对朋友应一言九鼎,言而有信。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所以,诚信不管是对国家和个人都很重要,我们不能失去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