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熹简介 [复制链接]

1#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年徙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又主讲紫阳书院,故别称考亭、紫阳。卒谥文,世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福建延平龙溪。曾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密阁修撰等职。
分享 转发
TOP
2#

朱熹集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颐)理学之大成,为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其学派称为闽学。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以“理”为宇宙根本,说理即“太极”,“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语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同上)在理与气的关系上,认为理与气不能分离,理在气之中,无气亦无理,但又说“理与气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在后相似”(同上)。明确提出理先气后的说法。
TOP
3#

以理气论解说万物生长,指出物之所生,是理气相合。提出气中之理即“性”,认为人性至善,但表现时要受气的影响。气有清浊昏明之分,人禀气而生,则有圣、贤、愚、不肖之别。认为论人性必兼论天命之性(又称“道心”)和气质之性(又称“人心”“人欲”),主张用天命之性主宰气质之性,存天理,灭人欲。
TOP
4#

以“仁”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强调“居敬穷理”的修养功夫,主敬使心不受外物干扰,恰当反应于外物;穷理即由已知之理,及于未知之理,使心中之太极(本具众理)得以彰明,心与理一,即达到仁的境界。
TOP
5#

对自然科学也作过深入研究,曾用气化观点说明宇宙演化和宇宙结构,从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等现象,论证高山原为海洋,而石即旧日之土,说明“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提出:“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朱子语类》卷六十七),“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周易本义》),肯定事物对立的普遍性,但用以论证君臣父子,定位不易。
TOP
6#

他的学说曾传到日本,在德川时代颇为流行。著作还有《周易本义》《楚辞集注》《辩证韩文考异》《太极图通书》《西铭解》等,此外还编有《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近思录》等。后人编有《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