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武科大孙教授的五圣论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孙君恒(1964— ),男,河南省邓州市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中华孔子学会理事、湖北孔子学术研究会理事、孔子文化全球促进委员会顾问专家、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明者,日月光辉、透彻了达,贤者,良善才德兼备之意。明贤学院旨在培养兼具文化传承修养、开阔视野与务实实践之师资人才,促进优秀文教普惠推广。近日孙教授在第七届国际墨子论坛上提出了墨子五圣的理论,观点十分新颖,将墨子的精髓与现代结合,极具创新,值得我们学习。

孙君恒:墨子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科学、公利、互利、民主、平等、公正、法制、进取、改革精神,与现代社会观念体系、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符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互利互惠原则,才能“兴天下利,除天下害”。如果说墨子时代缺少实践功利主义的条件,封建专制主义盛行,自给自足经济决定了在市场上互利不可能实现,那么今天流行世界的法制、民主、平等精神,则为“兼爱”的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气候。蔡尚思教授指出:“封建王朝已不存在,墨子思想急需弘扬。”

墨子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进行认识、应用和发扬。司马迁说:“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史记》)胡适说墨子为社会利益献身精神,是前无古人的:“这是何等精神!何等人格!试问中国历史上可曾有第二个‘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人么?”抚今追昔,墨学的基本精神符合当代社会要求,值得加以研究、应用科学精神○

墨子的科学技术研究有光辉的成就。他善于探讨科学问题(“什么”)、科学原理(“为什么”)、科学方法与应用(“怎么样”)。中国前国家科技委员会主任宋健赞扬墨子为“科圣”。墨家的逻辑学,堪称为中国古代逻辑之高峰。墨家的逻辑学的“三表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非命》上),对归纳与演绎都有深入研究,是中国古代的最高成就。

孙君恒:墨子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胡适说:“依我看来,墨家的名学在世界的名学史上,应该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墨子在自然观、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有创见。他注重科学实验方法,一方面注重经验,一方面强调推理,对后人产生巨大影响。在力学上,墨子说:“力,刑之所以奋也。”(《墨经》上)意思是说:力是物体发生运动的原因。有些科学家认为,墨子给“力”的定义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雏形。墨子对“力”的定义,也与近代物理学上的“力”的概念完全相同。墨子对杠杆原理是用“秤”为例来说明的。他把“秤”的提系处,作为“支点”,秤锤作为“力点”,秤钩(或秤盘)作为“重点”。秤头之物有所增减,秤尾之锤就应左右移动,才能获得新的平衡。墨子已经懂得“重”(力)、“秤头”(重臂)、“秤尾”(力臂)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墨经》下)。杠杆原理的原始形式,墨子已经具备,这比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杠杆研究要先进得多。墨子对几何学既有概念的描述,又有定理的表达,均遥遥领先于古代世界各国。墨子说,端(点),没有体积,不占空间,是最原始的几何原素;圆是由同一个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几何图形(《墨经》上);方,是长方形的四边和角都是直而正的。应该指出的是,墨子对“方”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关于几何“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定义,是可以媲美的。《墨经》里对几何学研究的对象已完全具备了。墨子对几何光学的贡献更为突出。墨子通过观察实践发现,物影之所以倒立,在于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有交点,恰好就是隔屏上的小孔。光体和照壁距离交点的长短,关系到倒影的大小。成倒影的关键是隔屏上的孔极小。这已说明小孔成像原理。墨子用物影生成、小孔成像和瞬间鸟影不动三个例子来说明光的直线定律——光线(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孙君恒:墨子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梁启超曾列举先秦文化的六大不足:一曰论理逻辑思想之缺乏;二曰物理学实学之缺乏;三曰无抗论别择之风;四曰门户主奴之见太深;五曰崇古保守之念太重;六曰师法家数之界太严。但墨家正是对这六大不足的补充。胡适指出,《墨辩》是“中国古代第一奇书”、科学的百科全书,它包括了八种科学门类:算学、几何学、光学、力学、心理学、人生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冯友兰在探讨“中国何以未有科学”时,就感叹地表示,如果墨家思想能获得充分开展,中国极可能很早就有科学了。冯友兰说:“依我看来,如果中国人遵循墨子的善即有用的思想,……那就很可能早就产生了科学。”公利 互利精神○

墨子主张在社会整体层面讲究公利(天下之利)、在人际关系上实施互利。墨子强调“利”(利益)和“用”(效用)的思想,对利益的道德属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墨家认为有用、有利才体现了善,或者说善就是有用、有利;恶则表现为不利、灾祸。利益是人们所喜欢的,损害是人们所厌恶的。利害的权衡、利弊的多少,需要掌握比较、取舍的方法。

义,利也。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经上篇》)

欲正,权利;恶正,权害。

孝,利亲也。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

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取大也。于所既有而弃焉,是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大取篇》)

用而不可,岁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兼爱下》)

墨子对道德的确定是从利益上来说明的,反对脱离利益的、空洞的道德。而利益之善,最明显体现为效用。他用“孝”做说明,强调孝的根本在有利于亲人,不利无法证明孝敬。利益是判断善恶与否的试金石。胡适、张岱年等国内许多著名学者认为墨子的思想体现了功利主义。

墨学的利益宗旨不是谋求自己的私利,而是公利(社会利益)。公利是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的利益,是占社会最大多数的、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是相对于少数统治者的区区私利而言的最大化的社会利益。墨子用医生行医做类比,指出如果一种药只能为四五个人服务、得利的话,那么它的价值就特别有限,而应该想到服务于所有天下人,才是好药。

孙君恒:墨子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兼爱中》)

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贵义》)

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之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非攻》中、下)

墨子强调,正义在于公利,为天下兴利除害,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对策。“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天志》上)

追求公共利益,就要反对自私自利思想与行为。蔡尚思说:“以公利为正义,不重个人的名利。与儒家的求名不求利,道家的反对名利相反。”要实现公共利益,每个人必须做到对他人有利,达到互利互惠、互相帮助。

墨子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的互利理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出了一种无差别、无等级“尚兼反别”的兼爱观,提倡一种不分亲疏贵贱,普遍平等地相爱互助的思想,响亮提出了“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观点。墨子在宣讲了 “使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直至今日,仍然闪现着他理想主义的色彩和追求人类和睦的光辉。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指出的:“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酥所讲的‘博爱’是一致的。” 这种“博爱”的观念,到了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自由、平等”一道,被确立为西方一种普遍的价值观。

孙君恒:墨子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互利要求“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从而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江泽民同志2000年访问俄罗斯时,就引证了墨子的这段名言,说明了国家、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的原则立场。在其位者,“敬惧而施”(怀着敬惧之心努力去做事);农工肆人“竟劝尚意”(互相劝勉,崇尚道德);为政者“爱民、节用”,国与国之间“非攻、恶战”。墨子正是用自己善良的意愿,表达了人民互利互惠、和平相处的普遍呼声。
82290723_3.jpg (, 下载次数:0)

(2017/12/20 9:14:40 上传)

82290723_3.jpg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