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论语》中所要传达出来的智慧观首先表现在“仁”,《论语》表现出来的各种服务社会以及处世经验的智慧核心是围绕“仁”展开的,各种社会礼节和对事件的分析还是以“仁”作为准则进行的,“仁人”也是《论语》中的理想人格,智者不一定“仁”,但是“仁者”必须很具有智慧,因此在论及《论语》中的智慧观时和“仁”是离不开的。《论语》所要表现的智慧观其次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对上古文献的学习方面,一方面通过学习知识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就像在《论语・泰伯》中记载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极为重视诗教,通过诗教达到一种人生高度,就像韩高年先生所说:“学诗、学礼之所以会达到‘能言’、‘能立’,是因为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体悟,使人逐渐获得通达平和的心境并建立了完备的德行修养。”另一方面要求学以致用,造福社会。在《论语・为政》写到的季康子问政的事,孔子回答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这也表现出了孔子时时教导为政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在修身齐家过程中,从小事做起,人民也会效仿,从而达到大治的社会理想。 在《老子》中,既有着“大智若愚”的辩证思想,又有处下不争的人生态度;既有着“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又有顺应自然的宇宙规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都可以借鉴,使老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都能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得到很好的运用,老子的自然哲学也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贯彻手段之一,顺应自然,保护环境,更是当下政府极力推行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话题之一。《论语》中的智慧只要体现在既要继承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礼尚往来、父慈子孝等优良传统也是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不论是在个人修养方面,还是在社会服务方面,都为现代民众点亮了明灯,发扬民族精神,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