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确对待利 [复制链接]

1#
世人认为“舍义取利”造成很多人谈“利”色变,以为“利”就是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以至于以“义”为荣,以“利”为耻。这实际上是对“舍利取义”主张的片面理解。事实上,儒家所言“轻利”,并非不重视利,而是反对“见利忘义”、“因利害义”、“保利弃义”。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还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实质上是承认私利为人之所欲,对于符合义的私利应该肯定。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孟子的观点也是现实的。梁惠王同孟子见面时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的回答是:“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说的“何必曰利”并非说“利”不重要,他强调的是“仁义”更重要,仁义是利益的前提。另一位儒家集大成者荀子,更充分肯定“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歇,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这一任何人也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因此,儒家的重义轻利,其主旨绝非轻利,更不是反对利,而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大的、长远的利益。义与利,作为不同的概念,有其相互矛盾的一面,但这种矛盾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通过融合而达致统一。在当今社会下,“义利之辨”涉及各个方面,影响深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