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之内涵之丰富,何为“仁”?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者爱人,孟子亦认为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是一种大爱,亦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孔子曾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学道,就会有一颗仁爱之心,爱人,亦是“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孔子要求“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规范,亦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面对富贵贫贱的取舍时以仁德同在,以仁为标准。“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刚毅之人自然不会有为善的面貌,木讷之仁也不会有那么多花言巧语,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自然近与仁德。“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五者”,即为恭、宽、信、敏、惠,孔子说能处处实行这五种品德,便是仁人了。恭是庄重,宽是宽厚,信是诚实,敏是勤敏,惠是慈惠。孟子论“仁”,即为“仁政”,孟子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国君有过错多次不听臣民规劝,就可以推翻他,;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基础是“善性论”,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爱民亦“仁”。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和力量,只有人民百姓都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安稳发展,欣欣向荣。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仁”就是为事业努力奋斗,不碌碌无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的度过: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热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二愧疚”,是啊,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对于子女小辈来说,“仁”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为其之忧”。--《论语.为政》儿子最大的孝就是在各个方面都让父母完全放心;国家领导人的“仁”就是“以民为本”,爱戴人民,让子民安居乐业,使国家繁荣富强;对于我每一个人来说,“仁”就是“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