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1#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基础。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会约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分享 转发
TOP
2#

先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散发着别样的光辉,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TOP
3#

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所以对于儒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研究很有意义,同时,儒家文化在现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TOP
4#

真的很不错,给你一个大大的赞!继续加油努力,相信定能把先秦文化传递给大家,将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流传下去!
TOP
5#

回复 2楼武科大魏邦毅的帖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
TOP
6#

在对待自己方面,儒家强调道德修要的提高。而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就是靠自己的自觉,先正己,后正人。儒家主张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练锻造自己,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正是这一优秀思想几千年的积淀,塑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精神。
TOP
7#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TOP
8#

  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基础。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