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对国学经典的感悟 [复制链接]

1#
对待亲人要做到“仁”和“恕”,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孝敬父母、善待家人,才能使家庭更加和睦。我认为,一个人在自己的亲人面前,往往是最真实的,当与家人发生了争吵时,我们应当宽容体谅对方,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埋怨,因为争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何不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问题的所在呢?不要认为自己的让步会在亲人面前失掉面子,恰恰相反,必要的让步也会换来亲人对你的理解和尊重。对待朋友要做到“信”。与朋友相处时,要讲诚信,相互信任,你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对方的尊重,诚信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品格,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所以在结交新朋友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的为人,结交益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相反与品格低劣的人在一起是百害而无一益的。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国学经典又有了更高的认识,它使我在分析、处理事物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眼光更加宽广,在今后,有机会我还会更多的接触国学经典,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哲学,才能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华国学经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由于它的启迪是源远流长永不消逝的,而且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在忽视这些经典之作而沉迷于那些无痛呻吟悲春伤秋的所谓心灵鸡汤,其实多阅读国学经典更能让我们拥有正确价值观更好地处理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开阔眼见
TOP
3#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传家宝,它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机,代表先人的智慧和哲学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我们不能忘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
首先,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
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再次,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
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
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