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文化。 晋武帝司马炎想召李密当官,李密多次不从,司马炎怒了,说你再不来就让你好看,于是李密写了《陈情表》一文,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要先奉养祖母安度晚年希望皇帝批准,当然也说了司马炎一堆好话,司马炎听了很高兴,后果很美好,不但批准让他奉养祖母,还送给他几个丫环,最后李密祖母逝世后,李密终于出来做官…… (虽然不少人说,李密是拿他祖母当挡箭牌,因为他是亡国之臣,感觉刚亡国就给晋朝当官很丢人)
【陈情表】(李密)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 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举孝廉。 “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中国文化以孝治天下,所以称孝廉。到清朝时,考取了举人,还是用孝廉公这个名称,那是沿用汉朝的。 一般称孝廉公都是指那些被举过孝廉,至廉至孝的人,但也包括一些弄虚作假、道貌岸然之辈,象汉朝就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中华孝文化的故事说了两则,我把孝文化这一块放在中华礼仪的框架内用这么长的时间来给大家说是因为我们要学习礼仪的人,如果对待世上最无私爱你们的父母都不能尽孝,如何来谈其他如忠诚、义气、礼仪、廉耻这些品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