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教育 [复制链接]

1#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和社会分层

  社会学认为,学习是人一生中的社会和个人经历,它会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这样的“经历”,没有一个社会会任其自由发展。教育正是一个社会指导这样的学习经历的正式设置[1]。也就是说,在社会学视野中教育被看成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

  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筛选和分配、同化作用、社会革新和变迁。虽然在某些方面也促进社会变迁,但是从以上这些功能来看,教育这种制度设置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现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保守的社会力量[2]。

  与功能主义的观点不同,冲突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手段,是传播主流意识和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一种手段。冲突论者并不去确定教育在社会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目的,而是把教育看作是统治阶级的工具,通过控制入学资格和训练出驯顺、守纪律的工人,使社会不平等永远存在下去[3]。冲突理论对传统的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也提出了批判,柯林斯认为:“‘在学成绩’与‘职业成功’的关系,似乎主要是源于教育程度的证明价值,而不是这种教育程度本身可能表现的技能。”“学校除了形成那些在上层社会中已占优势的文化方式外,对学习只有很少的影响;成绩只是对中产阶层的报答和证明而已。”[4]柯林斯的《文凭社会》中体现出这样的一种观点:教育的意义越来越局限在那一张文凭之中,文凭并不代表它的持有者具备某种层次的技能水平,仅仅表示了持有者接受了某种程度的教育,它是某种职业某种阶层的准入证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