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企业伦理案例分析2 [复制链接]

1#
 情境
一间颇有名气的家俬公司,最近在报章上刊登大减价广告,其中一项很令人目的减价是,一个两件式组合衣柜竟以二折出售!这样的折扣自然非常吸引人。
当消费者到让家俬公司时,确是见到有减价组合衣柜,上面还贴上写有大减价后银码的标贴,一如广告所言。同事正欲成交之际,却发现公司职员所报出的价格,并非衣柜上标贴示的数字,而是衣柜未打折之前的价格,结果职员说“先生你看错了,两折的是衣柜的那扇门及一只抽屉不是指整个衣柜!你看,贴著的减价标贴也是这样说的”。同事细看,确是如此,但却认为公司有欺骗消费者之嫌。消费者不服,继续争论,却只能叹无辜被骗白跑一趟。
 问题
究竟是公司存心骗人?还是消费者粗心大意?
 建议
欺骗的广告不只是说假话,它还是说谎言的广告。夸大渲染的说话不一定是谎言,因此就算广告用了夸张言词,也不构成谎言。谎言是涵蕴有欺骗的成分的。说谎言就是讲明知是虚假或不正确的述句,目的是要误导或欺骗对方。
因此欺骗的广告就是用明知是虚假或不正确的话来推销产品,目的是要误导消费者购买或准备购买其产品。
家俬公司的广告,及分别贴在衣柜的那扇门及一个抽屉上的减价标贴,明显是有取巧及误导之嫌。一般人购买衣柜,都整个衣柜为单位来考虑的,所不管减价标贴是否贴在衣柜的柜门或抽屉上,在没有额外特别标明的情况下,一个理性消费者是有理由相减价的,是整个衣柜而不是衣柜的部分。
以此定义来评估家俬公司的广告,结论似乎是明显不过的…。不仅让消费大众受欺骗感也未尽完全告知责任,漠视消费者权益。
如此方法来收割期利益,最后仍是业者自己受损呀!长期建立起来的形象也损於一个大减价活动。
最后编辑武科大汪依思1 最后编辑于 2016-05-15 23:28:37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