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 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 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 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 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 P544)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积极发 掘中华传统道德的新的时代价值,努力将其有机地融 入到的整体框架中去,构建起符合我们民族特色和时 代精神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文化。现代女性伦理与礼 仪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探析我国传统女性伦理和礼仪,从中继承发扬具有现 代价值的传统妇女美德,“古为今用”,对于构建现代 女性伦理和礼仪文化体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提高现代女性综合素质 有着理论与实践的特殊意义。 一、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探究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伦理和礼仪文化源 远流长。对女性的道德和礼仪规范产生于一夫一妻 制的婚姻家庭文明时代并随着宗法社会的发展逐渐 系统化和规范化为以“三从四德”为核心要求的妇 德。“三从”语出《大戴礼记. 本命篇》:“妇人伏于人 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 夫,夫死从子, 无所敢自遂也”。“四德”语出《周礼. 天宫》,“掌妇学之法, 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 功。”。汉初董仲舒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 和“五常”:“仁、义、礼、智、信”(《对策》) 。此后本于“三从四德”、“三纲 五常”而教育约束妇女的妇教典籍不断问世。西汉 刘向的《列女传 》,东汉女学者班昭的《女诫》,三国诸 莘与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郑氏作的《女孝经》,明代明成祖仁孝文皇后的《内训》,王相之母刘氏的《女 捷范录》,清代文星源的《女三字经》, 篇》,陆圻的《新妇谱》,等等,专门论说妇女伦理道德和礼仪教育,内容详尽具体,几乎涉及妇女立身处世、 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人生一切方面。 自宋代开始通过专门为女子编写的蒙学读物对女子进行封建礼 德教育,“女子七岁教之以‘四德’,其母仪之道如此” (《女孝经》)。如《女儿小语》、《闰训千字文》、《改良 女儿经》、《列女传》、《女四书》(《女诫》、《女论语》、 《内训》、《女捷范录》)等,主要灌输“遵三从,行四德, 习礼仪”等封建礼仪和伦理道德观念。 “三从四德”是中国传统女性道德与礼仪的集中 反映,是套在妇女脖子上的精神枷锁,是封建社会对 妇女压迫和奴役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体现了传统女性 伦理礼仪的建构和对传统女性道德人格的设定。 首先就“三从”而言表明,妇女在封建社会 (包括 2006年 11月 26期) 中国伦理思想: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及其现代价值 1819 在家庭中)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幼从父兄”,即女子年幼至出嫁以前必须绝对服从父亲和兄长。“嫁 从夫”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女子从属丈夫的姓,“已 嫁则以夫氏称之,在室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不 得云家也”(《颜氏家训》) 二是女子从属于丈夫的社会地位,“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礼 ;三是与从夫相联系,女性还要服从公婆,“新妇之倚以为天者,公姑丈夫三人而已”(《新妇 ;四是生育的从夫从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 ,不能生育、少生育,尤其是无子,不仅遭受歧视冷落,甚至还将因此被夫家遗弃;五是 从一而终,即须尽心服侍丈夫,对丈夫百依百顺, 贤惠的妻子,《女诫》强调在家“事人”主要是“事夫”, “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班昭: 又须“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周礼 天官 。“夫死从子”,则是对女性 最后归宿的界定。一方面女性必须恪守贞节,不再改 嫁,另一方面要 “母以子贵”。在“三从 ”中,从父是 基点,从夫是核心,从子是归宿。 “四德”是“三从”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要求。对“四德”作了较为系统阐述的是东汉的史学家班昭。 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 功不必工巧过人也。”她进一步阐释道:“幽闲贞静, 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 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 心纺织,不好戏笑,洁斋酒食,以供宾客, 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乏之者也。”贞顺是传统社会“妇德”的最基本要求。首先要 求女性贞节不淫乱。妇女不贞节被视为最大的恶德。 早在秦朝始皇帝时,即筑怀清台刻石褒奖“贞妇”,汉 代官府进一步倡行贞节,奖励贞妇。随着封建宗法社 会的发展,贞节观念逐渐成为禁锢妇女的桎梏。贞节 的内容不仅要求妇女婚前洁身自好,严守贞操,守身 如玉,还要求已婚女性忠贞于丈夫,在与其他男性交 往中做到“男女不杂坐,叔嫂不通问”。即使丈夫亡 故后,也要忠贞不二,从一而终。《女捷范录 贞烈 篇》中说:“忠臣不可事两国,烈女不可更二夫。故一 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重婚,女无二适,故艰难苦节 谓之贞,慷慨捐生谓之烈。” 其次是要求女性对丈夫敬事和顺从。《女论语》要求妻子要敬事丈夫,并 提出为妻“七莫”的具体道德要求, 即“夫有言语,侧 惹祸临身。夫若外出,须记途程,黄昏未返,瞻望思寻;停灯温饭, 等候敲门; 莫学懒妇, 先自安身。夫如有病,终日劳 心;多方问药,遍处求神;百般治疗,愿得长生;莫学蠢 妇,全不忧心。夫若发怒,不可生嗔; 退身相让, 忍气 低声;莫学泼妇,斗闹频频。粗丝细葛, 熨贴缝纫,莫 教寒冷,冻损夫身。家常茶饭, 供待殷勤,莫教饥渴, 瘦瘠苦辛。同甘共苦, 莫学泼妇,巧口花唇。能依此语,和乐琴瑟;如此 之女,贤德声闻。”为妻不仅要敬事丈夫还要克己忍 让,顺从不争。《女诫》认为,为妻之所以要顺夫是因 语》说:“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求让,忍气吞声。”《新妇谱》甚至要求出嫁的女儿“能容婢妾, 宽待青 楼”。最后是对公婆的孝顺。《礼记 内则》提出, “妇事舅姑 (公婆)如事父母”,并提出,每日鸡鸣即 起,端正仪容后,要向公婆请安,侍候梳洗早饭,并请 示一天的饮食等家务事。《新妇谱》提出,儿媳对公 婆“必须曲得欢心,不得纤毫触恼”。婆媳间一旦发 生矛盾,为媳只能一味恭顺曲从。反之,婆媳矛盾激 化,其结果必将因其触犯礼教“七出”之首即“不顺父 “妇言”和“妇容”是传统社会对女性礼仪的道德要求。《礼记 曲礼》规定妇容仪态为,“听之无声,视之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言必 方正,不倾听, 传》认为,“行为仪表,言为中义”,教育妇女“动作有节,言成文章”。《女诫》的“四德”中,主张说话言辞 要“择辞而说,不道恶言,时然后言,不厌于人 ”,穿着 与卫生应“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 辱”。《女论语立身篇》要求妇女仪容仪态做到“十 莫”,即“行莫回头, 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面掩面,窥必藏形,男外眷属,莫与通名, 女非善淑,莫与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要求妇 女在言行站坐,喜怒哀乐,出入交往等仪容仪表仪态 都必须严加注意,不得违背。 勤女红,有妇功,也是两千多年来妇女基本的道 德要求。要求妇女能操持家庭生活中洗衣做饭、缝补 浆洗、针线绣花、纺纱织布等家务,从行为品质上体现 妇女贞节守规的道德价值目标,以维系男主外、女主 内和男耕女织的传统的家庭格局与生活模式。《管 2006年 11月 伦理学研究Studies 子》齐桓公提出“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所谓“治丝麻以成之”是古代社会对妇女承担社会职责 的基本要求。班昭的《女诫》解释“妇功”的要求是 “不必工巧过人 ”,但要“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斋酒 食,以奉宾客”。宋氏姐妹的《女论语》强调,“凡为女 子,须学女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七出”、 “七莫”、“十莫”等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礼教 和清规戒律,如同一条条绳索,紧紧束缚禁锢着广大 妇女 ,使妇女的人格受屈辱、精神被压抑、才智被埋 没、正当权益被剥夺, 故而从根本上是不人道、不合理、不公平的,应当予以坚决揭露、批判。但是,我 们不能由此就否定其对于现代女性道德与礼仪建构 的价值。 二、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的现代价值 作为一种由诸多社会因素而形成的传统女性伦 理与礼仪,同样反映着某些古今相似或相同的道德生 活、道德关系,有着某些类似或共同的道德观念、道德 和礼仪规范,其中蕴涵着具有现代价值的传统妇女美 德。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加以改造,使之古为今用。 (一)传统女德在其体系的建构上对现代女性伦 理与礼仪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 就“三从四德”而言,它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 “三从 ”确立了整个体系的价值取向,而“四德”则从 德、言、容、功四个方面展开了这一体系,这对现代女 性伦理与礼仪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和借鉴性。 “三从 ”作为传统女德价值取向,体现的是封建社会 的男性意志并以贞顺为核心、以家庭的道德责任为依 归,从而将传统女性紧紧地束缚在家庭之中。在当 代,这种传统的价值取向理应被摒弃。“四德”作为 对传统女性的道德理想人格的设定,虽然其中亦包含 了一定的封建主义的糟粕 ,但是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 女性道德的精华,对此,我们绝不能采取完全否定的 态度,而应采取分析批判的扬弃态度,挖掘其现代价 值,融入时代精神,拓展其外延并赋予新的内涵,确立 新的道德价值取向, 以建构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体 系。现代社会,我国妇女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 在文化教育和婚姻关系上都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广大妇女已经走出家庭,扮演着家庭、社会的双重角 色,除了在家庭中应承担对父母、丈夫及子女的道德 责任以外, 还应承担对社会和职业的道德责任。因 而,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体系要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和规范的基础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以“善良、诚信、和谐、谦敬、自律”为基本礼 德要求,要求女性不仅要力行“平等互爱、敬老爱幼、 谦让互助”的家庭礼仪道德规范,成为现代家庭中的 孝女、贤妻、良母,而且要力行“安分守己、行为有序、 友善待人 ”的社会公共礼仪道德规范,做社会主义国 家的文明公民,力行“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热情公 道”的职业礼仪道德规范,自立自强,勇创业绩,做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劳动者。 (二)传统妇德以贤妻、良母、孝媳等为基本内容 的要求有一些合理因素,对社会主义家庭伦理与和谐 社会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首先表现在夫妻关系上,要求人格上互相尊重, 生活上关心体贴,事业上助夫成业,感情上专一排他, 性爱文明。要求夫妻“相敬如宾”,为妻要尊重丈夫 人格与尊严,要关心丈夫,饥寒时“进衣进食”,丈夫 外出未归时,要“思寻”,丈夫生病时,要“问药”、“百 般治疗”,并提出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要“同甘共苦”、 “同贫同福”,这对于现代家庭的夫妻和谐共处和发 展仍具有借鉴意义。传统的节烈观糟粕甚多,务必唾 弃,但也包含着为妻忠贞爱情,感情专注,反对淫乱的 意义和作用,这对于婚姻美满、家庭稳定幸福具有决 定性的意义,在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性解放”、 “性自由”、“杯水主义”的严峻挑战,并已饱尝到由其 带来的种种苦果,批判地继承古代贞妇观中所包含的 性爱文明因素,建立现代文明健康的性爱方式,医治 现实社会性爱生活的种种弊病,有助于净化社会风 气,也有利于女性自身的自尊、自重、自爱、自立; 次,表现在婆媳、母子伦理关系上,要求为媳要赡养敬重公婆,为母要生养教育子女。其中诸如“事公婆如 事父母”,敬重公婆“不咆哮尊长”,理解老人爱唠叨 管闲事等心理特征,多忍让,不计较,悉心敬养服侍, “日日一般,朝朝相似”等美德,不仅有助于化解婆媳 矛盾,密切婆媳关系,也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女 学言行录》专门设有“训子之言”章,把“训子以德”列 为妇德的重要内容。“良母”尽心身教养子女尤其是 教育子女“做人”、“成才”的无私母爱精神,有着更多 的精华。 当然,现代女性担负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道德责 任,现代“妇德”不仅应包括爱情婚姻道德即对爱情 的忠贞专一,夫妻之间互尊互敬互爱互助,孝敬父母 (公婆) ,关爱孩子等,而且还应包括女性职业道德和 社会公德。 (三)“妇言”、“妇容”对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个 2006年 11月 26期) 中国伦理思想: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及其现代价值 人端庄仪态要求,对现代女性形象塑造和礼仪建构仍有可取之处 中国传统女性“妇言”、“妇容”的教条,从总体上 说应予否定,但其中对于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一 些要求,如注意维护自身形象,重视在言行举止等仪 容仪态的修养,则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如《女诫》中 即坐着的时候,不可如簸箕那样两腿岔 开,以免露下体而失雅;“目不淫视”,“体不轻裸”以 免引起异性侵袭,有着安全防范意义;“择辞而说,不 道恶言”可免于“恶语伤人 ”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 “时然后言”即不插嘴,以避免因打断他人说话而“厌 保持个人身体卫生与衣着整洁,以及“饰其面”与“修其心”,“服美”与“行美”统一等等,其蕴含的是女性 内在美(心灵美)与外在美 (形象美)的统一, 又是女 性的自然美与伦理美 (即女性在人际交往中的德性 美)的统一。“妇言”是女性德性美的语言表征, 容”是女性德性美的人格形象表征,这些日常生活的仪表仪容仪态方面的修养, 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择辞 而说,不道恶言”不仅仅限于家庭成员或日常人际交 往之中,同时也应扩展至职业用语之中即职业人际交 往之中;“妇容”不仅包括整洁、大方、端庄的仪表形 象,还包括与人交往中的风度美、气质美和情操美,既 是维护女性自身形象,防止粗俗、失态、失礼、失身,自 尊、自爱的需要,也是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社会公德 的要求。 (四)“妇功”所塑造的女性优秀品德可为现代女 性职业道德建设借鉴 “专心纺织,不好戏笑, 洁斋酒食,以供宾客”的 要求,一方面使传统女性的言谈举止、人格独立处处 受到“三从四德”价值取向的限制,另一方面,这一价 值取向也塑造了我国传统女性的顾全大局、温柔宽 厚、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坚贞自重和甘于奉献等优秀 品德。现代女性广泛地参与社会建设,从事于各行各 业,这些优秀品德的传承和倡导对于女性职业道德建 设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现代妇女要能应对现代社 会的竞争也必需具备“妇功”,不过其内涵已不再局 限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专心纺织,不好戏笑”,而是 包括了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 德性能力素质,其中包括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 的职业道德和礼仪修养、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良好 的家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能力等。 总之,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既有维护男性特权,剥夺妇女个人正当权益,束缚女性人身自由 ,扭曲女 性人格发展等历史局限性、非人道性的糟粕 ,又蕴涵 着尊爱丈夫、赡老育小、性爱文明、仪态端庄、勤俭持 家以及善待亲邻等具有超时代性与现代价值的传统 妇女美德。现代女性伦理和礼仪应承继其中具有现 代价值的精华,同时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 融入当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赋 予妇德妇仪以新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从而建立人 道、文明、科学的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