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雅而不俗
仪表即一个人的外表,包括仪容、表情、穿着等,是给他人外在的、感官上的第一印象。仪表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仪表高雅、不落俗套是一个人良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容——干净、整洁即是美
仪容即容貌,包括头发、脸庞、五官、手等,是被人第一眼看见的自身面貌。一个人即使天生丽质,如果在某个时刻被发现手指肮脏、体味难闻、装束怪异,也一定会使人大跌眼镜,弃而远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经济条件好与坏,讲卫生、爱整洁都是自尊的表现,干净、整洁就是美的体现。
服装——协调为美,体现智慧
服装与人的协调
你选择的服装其实就是你的一部分!因此,它应该与你的身材、肤色、年龄等条件相协调,并与你完美地结合。
与身材的协调
拥有模特身材的人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高矮胖瘦其实都不是缺点,只要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款式就可以扬长避短,凸显自身的优势。
与肤色的协调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颜色,多留心就能找出与自己肤色相搭配的色彩规律。
与年龄的协调
年轻女孩穿公主裙可以显得青春可爱,老年人则多选择舒适、稳重的服装,年龄不同,选择标准也不相同。
服装与场合的协调
日常生活中,根据场合选择服装是基本的穿衣规范。在不同的场合穿错衣服,不但没有美感,还可能给人留下不礼貌的印象。
家居场合:可以穿比较随意的、舒适的家居服。
工作场合:适宜穿职业套装、工作制服或庄重、典雅的服装。
社交场合:可以穿着体现时尚与个性的服装。
喜庆场合:适宜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
悲哀、肃穆的场合:只适合穿着以黑色或其他深色、素色为主的服装。
服装本身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上身穿羽绒服,下身穿运动短裤,那他的回头率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同样,若穿一身合体的西装,脚上穿的却是运动鞋甚至是凉鞋,那也一定会使人惊讶不已。选择服装未必一定要选套装,但整身服装在风格、色彩以及面料的搭配上应该尽量协调。协调才会有美感。
饰品——不要比你本人更夺目
饰品也叫配饰,是服饰的附属品,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饰品艳丽到喧宾夺主的地步,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遮掩了主人的光彩。因此,在选择饰品时应根据不同的条件给予协调的搭配。
与身份相适应
饰品应该符合主人的身份。例如:幼儿园教师一般不带贵重、夸张的饰物;行政执法人员不宜在工作时间佩戴长长的耳坠或其他夺目的首饰;职业女性可以佩戴婚戒和其他首饰,但不宜夸张,一般全身的饰品加起来不应超过三件。
利用饰品扬长避短
如果搭配得当,饰品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修饰作用。例如,脖子较短的女性一般不适宜戴粗重的项链,一条细而长的项链会显得其更加轻盈;如果衬衣的颜色不太适合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肤色的丝巾系在脖子上,起到色彩过渡的作用。
因此,巧妙地运用配饰能够显示出协调的美。
精神——仪表的灵魂
穿衣之道人人都可以学会,但是人的精神却无法模仿。仪表的美丽无法掩饰精神的真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使人容光焕发。例如,有的人穿着简洁但气质非凡,有的人穿戴高贵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萎靡不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其散文中谈道: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当我们的精神因为乐观、自信、善良、热爱生活而变得美好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了为生命化妆的阶段。因此,精神永远是仪表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