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非常注重“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在中的架构。“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仁”作为五常之首,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其地位非比一般。
今天,我就讲讲我本人对于“仁”的一些看法。
     仁,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大家知道,孔子生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诸侯争霸,战乱四起。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条件,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上的大分裂大融合阶段——百家争鸣。而儒家思想正是诸子百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思想。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他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则理解为: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他人则有爱心。
出于孔子的政治思想,“仁”主要是体现在君臣之间,君王“为政以德,仁政爱民”,百姓坚守忠义,对国家忠臣。若此,则王道也,王道既成,进而以图霸业,则国民皆富也。可以说,由于孔子的积极出世的政治思想,“仁”的内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虽然“仁”的范围很广,但是它的思想核心却是:爱人。孔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基本的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友爱,相互帮助。显然,这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利于君王的统治,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说,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统治者在一定时期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那么“仁”的思想,则顺应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帝王统治史。儒家的“仁政”思想,是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主流思想。子产曰:“宽猛相济,以宽为主。”这“宽”的思想,岂不是“仁政”的又一解释?
     中国古代的先贤们用自己的智慧给生活在现代中国的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思想瑰宝。在当代中国,从建国时天安门广场上发出的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科学发展观”到今天的“中国梦”。“仁”的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任主席的执政宗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时光会使我们慢慢老去,但是思想的光辉将会永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