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忠义,我们往往会想到“关羽”的忠义,甚至许多地方将其作为忠义代表,例如拜关公,其实就是讲的忠义。
其次,我们还会想到岳飞的“精忠报国"。
例如此类,我们往往会想到这些人,但是何以他们会给人一种忠义的印象,是日常行为所致?是自我品行所致?还是他们做的某些事所致?何以这就被称之为“忠”,非此即为不忠。
儒学上来讲,认为“义”是忠的前提,一个人安身立命首先要忠父忠于君,才能以“义”安身立命,而我们常谈的关羽的“忠义”即是如此,他深知春秋大义,明白“忠”与“义”的关系,因而他的行事上无不经受住“忠义”的考验,他的“忠”是侠义与仁义的代表,更是勇猛与智慧的体现。他的忠的行为,不紧影响了与其同时代的人,更是影响了后世,其处变不惊的态度也是人之楷模,由此观之,人们谈忠义谈关羽是有所依据可言的。
而忠义的另一家喻户晓的代表岳飞的“精忠报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也能从忠的一面来体现爱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