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老子》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短短五千字的《老子》包罗万象,字字精髓,包含了老子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如体现世界观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又如体现价值观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还有体现政治观的“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有关自我价值以及人生意义的大问题,《老子》中谈的都是精髓。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第八章。老子用水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拥有淡泊的品格。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所以说弱能胜强,柔亦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所以,老子认为人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有高尚品格的人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大家的事情,而且和别人在一起时,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可以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在封建的古代社会,老子能提出如此高尚的思想,认识到如此深刻的程度,可想他的精神多么高尚!
我们读《老子》是需要能用平静的心态,慢慢的看一遍,体会老子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博大精深的人生感悟。其中有很多做人处事的态度可以让我们学习。鲁迅说过:“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细细品读《老子》,吸取它的精华来加强我们的内在精神世界,从老子身上吸取智慧和力量,增强我们的现实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