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何为仁?孔孟之道有两句最经典而简明地回答。一句是“仁者,人也”,另一句是“仁者爱人”。古代“仁”与“人”同义。前一句是说“仁”就是做人的道理;后一句是说这个道理就是“爱人”。孔孟之道为什么这样强调“人”和“爱人”呢?因为他们认为仁的本质就是人本身。“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仁义礼智信)之端也。”所以,“天地之性,人为贵”。在马比人贵的奴隶制社会,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问“伤人乎?”而不问马。当弟子问他的志愿时,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不论老少还是朋友,都能获得关爱和信任。孟子还把爱人、重人的观念引申到社会政治领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要思想。早期儒家在奴隶制时代有这种朴素的人本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孔孟之道所讲的“爱人”,首先是“亲亲为大”,要“入则孝,出则悌”。即要爱自己的亲人,要尊老敬长,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很简单,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长都不爱,怎么可能去爱他人。所以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孔子的弟子有若也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因此父慈、子孝、兄恭、弟悌便成为儒家推崇的道德伦理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