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 [复制链接]

1#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强才可能民富,国势平稳,家才和睦。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至建国前,中国饱受苦难,幸亏最终找到一条重生之路,在天下一统之后,中华民族又找回自信,屹立于东方之畔。建国之后,虽有波折,但向前进永远是主旋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中国更为坚定、坚实、坚决地走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道上。一个国家民主的建设是为了国家能长治久安、繁荣发达,同理,只有一个国家的民主建设好了,国家才能长期平稳发展。中国自古依赖于文明长存,现在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新文明,是吸收了古今中外文明聚于一体的大文明,新文明,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文明。中国古代文化历来重视和谐之道,传统儒释道精神中,“和”都是其基本核心之一。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有利于推动人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形成可持续长期平稳发展。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是人性的本质,人人都想自由地呼吸、自由地生活。平等是要求社会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人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到成功。社会主义制度下,平等是人的一项本质属性,没有平等也就无所谓人权,更无所谓民主,把平等作为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对于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主,确保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重要作用。公正是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一切道德的取向和法律的制订和执行首先就要从公正出发,维护正义。法治则是能通过国家公权保障公民能实现自由、平等、公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价值观,也是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作为一位公民做人的基本修养。爱国不仅仅是体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时的情怀,也体现在国家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的奉献精神。敬业是公民对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更是对工作的敬畏、对事业的敬重,对生命的尊重。只有敬业才会做好工作,才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才能从工作中实现个人的抱负和价值。国无诚信则亡,人无诚信则不立。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推崇诚信的传统,几千年的历史流转,诚信之人功成,失信之人落败的事例处处都是。我们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更应是诚信当道,不让老实人吃亏。与人友善,是我们历来提倡的与人基本相处之道。当今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在人口流动、商品流动更为频繁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面临着更多与人打交道的机会,与人友善相处,给别人能带来愉悦的同时,也给自己行事带来方便。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价值观领域的博弈是激烈的、长期的、复杂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的客观要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