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鬼谷子·捭阖 [复制链接]

1#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⑤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附: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揭示事物变化的征作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驰,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通用性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能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无为来掌握这些。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困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计谋有与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并区别对待,也要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严寒机密。由此可见周全与保密的重要,应当谨慎地遵循这些规律。让对方一放,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自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内部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不论是纵横,还是离开、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这睦变化,事物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的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以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戳、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作“终止”。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生派”,他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此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没落派”,他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有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服人,可以说服家,可以说服国,可以说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内”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有疆界。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出;阴的方面,随行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绺和开端;阴的方面,到了极点显就反归为阳。凡是凭阳气行动的人,道德就与之相生;凡是凭阴气而静止的人,开拓热就与之相成。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阳气来结纳阳气,要用外来约束。阴阳之气相追求,是依据并启和关闭的原则,这是天地阴阳之道理,又是说服人的方法,是各种事物的先异,是天地的门户。
分享 转发
TOP
2#

鬼谷先生将捭阖篇放在第一篇的位置,不是没有道理的,捭阖篇是鬼谷思想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对捭阖篇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理解鬼谷智慧运用鬼谷智慧。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你所想象的高楼才能盖起来。
捭阖篇讲的是如何建立对事物的认识,事物的基础种类、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关键句是‘以名命物’,以名命物是要我们建立对事物的准确认识,世间的事物大体归为两类,一类是不变的,一类是变的,变和不变都是相对的,在短暂的人的生命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看不到变化的可以归类到不变一类里,相对于这一类的都可以称作是变的一类。
变和不变都是相对的,如我们所看到的星星,短暂的百年生命里,他没有什么变化,都是那么大那么亮。换个角度来看他又是变的,如暂时的天气变化会让你看不到他们,变是随着一定的环境事物产生而生成的‘变’来,如高温下的铁会变成液态铁。基于此,世间没有不变的事物,准确的认识事物在这一时刻的变化状态是我们应用事物的关键,中华的先贤们用了阴阳两个字对这样的情况进行总归纳,不变为阳,变为阴,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通过对阴阳的分析来认识天下事物,可见阴阳是高度概括世间一切的两个字,一切的事物在不变的时候可以称作阳的状态,变的时候可以称作阴。变和不变之间存在着时间关系,前一秒不变是阳,后一秒变可以是阴,也可以是前一秒是阴,后一秒是阳的关系,阴阳的称谓是没有固定的。可以说东方是阳,西方是阴,也可以说东方是阴西方是阳,阴阳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具体状态上的变化,状态上的变化又改变称呼上的变化如,一块铁的冷热变化可以从‘冰凉--凉--常温--温暖--热--很热--不能摸了--烫手--再到眼睛可以看到的烧红了--很红--烧软了--烧成铁水了,本质上来说都是铁,那么所有的变化状态都可以称作是阴;在这一特定变化状态时可以称作是阳,其他状态都可以称作是阴。
这便有了‘审查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技巧短长’解释过来就是观察他们变化前后的形态,每种形态下的功能作用,作用的特征的实践用途。还拿铁来举例,常温下我们对它进行加工很难,烧到软化状态可以进行锤炼,加工成镰刀、斧头、锄头等农具。烧成铁水下可以添加材料来改变铁的性质,也可以在铁水状态下进行一些特殊用途形态的加工。
准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是慢慢锻炼而来的,好比一个小孩,在刚出生的时候,他所能做的事情很少,睁眼观望、肚饿啼哭、大小便随意,你将一根手指放在他口中,他所做出的反应是吮吸,而不是准确的知道手指是没有奶水的;再将手指放在他的手里,从初始的不会抓,到抓的时候用一根手指、两根手指、三根手指,稍大一点才能五个手指准确的抓东西,这些都是他对现实事物的探索,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能掌握更多的事物。
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做到‘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的。知存亡之门户是相对于某个人来说的,由于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对于他来说的那些关系到他个人安危的事情是不同的,这些存亡的门户对他来说是关键的,换个人来说就未必是,一般来说人都是选择自己能做的事情来做的。
现实世界中有两种工具应用,一种是物的工具,人类文明工具如电脑,电视,汽车,锅碗瓢盆等等;又如大自然的各种石头,树木等等物;另一类是人这种工具,人这种工具有包含文字工具 ,大多数的人都能掌握合适的物的工具,少数人可以掌握文字工具,能掌握人这种工具的人则更少,且人这种工具变化众多有自己的思想,想要把握是不容易的。
‘审查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技巧短长’其实是观察事物不同状态下的用途,先贤把这些状态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现象进行描述,审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先后状态下事物的技巧短长用途。

每个人对事物各个状态下的用途掌握不是一出生就有的,世间的事物无穷尽,也不是能够完全都掌握的,因此,在短暂的生命里选择对一项事物的用途掌握就足以让我们幸福一生。掌握一件事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掌握的因此就有了‘贤肖、智愚、勇怯、仁义’上的差别,这些差别加上年龄因素时代因素造就不同的人。这样的区别不单纯存在于人这种动物中,还存在于其他任何一个类别的物种中,千变万化的物种大抵有冷热、干湿、长短、软硬、曲直等胠乱篇所讲的一些特征,这些事物特征不单是存在于眼睛看到的物质,也存在于文字描述的现象里。可见掌握这样的技能有多么的困难。
工具的掌握要了解工具最本质的意义功用,如一辆轿车,最本质的公用是代步工具,面子是附加公用;如一台电脑,网络信息掌握以及数据处理是本质功用,游戏是附加功用。在鬼谷智慧里人是最主要的应用工具,所以要掌握他们的贤肖、智愚、勇怯、仁义上的差别,掌握他们所拥有的智慧能力,以便为我所用。一个人的智慧能力其实也就是转丸篇所讲的部分,每个人对这一部分掌握的侧重点不同、掌握的多少不同,这跟他们的个人爱好和各自的工作环境有关,世界上没有人能完全掌握转丸篇所具有的功用,但有可以接近的人,如一个国家的首脑,可以有完全掌握转丸功用的团体,如国家智囊团,智囊团是为国家首脑服务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转丸篇的功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建立智囊团。一个人来说,尽力掌握更多的转丸功用是在社会上生存的根本。
基于掌握转丸多少的不同,智慧能力的不同适当运用这些人的方法就是、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如企业里有一个人智慧能力你感觉可以作为管理人员使用,提升他的职位便是乃可贵,让他做更多更重要的事便是乃可进,这些过程中更多的对他了解了就是乃可捭。
对他智慧程度了解的过程就是审定转丸内容的有无,给他各方面的考验就是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是考量他是否适合用于贵贱、进退、捭阖应用位置的手法。也是考量人的贤肖、智愚、勇怯、仁义差别的方法。我们遇到一个人,会从外观上对这个人有初步印象的判断,但这样的判断只是初级判断,要想有更深的解,就要做‘随其嗜欲’的手法,而后才能见其志意,其过程用到揣摩两篇,跟‘往而极其欲’‘往而极其恶’的手法相结合。
‘先从其志’这里要关注后面‘养志法灵龟’篇,‘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这些话语也都是考量一个人在贤肖、智愚、勇怯、仁义上面上差别的方法,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材料好安排他们在我谋略里的用途。
‘捭阖者,道之大化也,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捭阖实际有三种具体用法,一是赞美;二是批评;三是提问。大命系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是用的赞美心态,批评心态还是提问的怀疑心态,若赞美是阳的手法,批评则是阴的手法,提问则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手法。不同手法得到的后果截然不同,对于这些不同的后果就要做到‘豫审其变化’。如一个人,你用赞美的手法接近他,也许他会接受你,也许他会讨厌你或是中立;如果对他实施批评,也一定是是接受或是讨厌或是中立的情况;如果你在不了解对方喜好的情况下就用批评或赞美,你接触他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若是你直接用提问的手法接触,那么完成对他了解的接触概率是百分之百。
若是从教育的层面上来说,赞美会使人骄傲,批评则会让人丧失信心,提问的手法则是可以让他明辨是非,明辨是非则是最好的成长教育手法,若要明辨是非就要用到胠乱篇。
这样的手法不单应用于他人,也可以应用于自身,应用于自身的时候则是自我修行的一种方法,通过胠乱多提问题,对现实世界会有更多了解,在现实更多了解的基础之上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身在当前社会下的作用,再加上明白事物的操作手法便是‘得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