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义的联系与区别 [复制链接]

1#
仁是夫子所创儒学的核心,仁是发自人内心那一点脆弱但光辉的善,依托传统中国低流动性熟人社会所必须的情感纽带,将食色性也的人之欲望转化为对家国的责任、对生民的悲悯,即为仁心善念,本此仁心善年,以教化、学习、反省为手段,将自己不断沿着君子之道推进。这是儒者安身立命之本。至于义,宜也,应当之作为。是孟子发夫子颠沛必于是、造成必于是、择善固执、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提倡精猛勇进,从而获得道德优越感的心理支撑。

说到这两者的联系,仁肯定是根本,义是勇进,仁本身已是完德,孟子提出仁义智信四端,其实是个人理解,我个人并不认为后三德能和仁并称,但孟子的义确实推动了儒者的积极入世,对儒者乃至于中国人的正面影响相当大:虽千万人,吾往矣。何等之豪迈!对儒者精神的塑造大有益处。但义也有失之勇烈武断的味道,夫子曰仁:刚毅木讷近于仁。有其持之以恒的坚持所在,颇具五十岁之老而弥坚者之味道;孟子的义则取当仁不让,似二十岁少年纵马扬鞭、快意恩仇。

孔子崇仁,孟子尚义,这是儒家思想不变的正统。“仁义”同时也是中国伦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不仁不义 是对一个人人格的极大否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仁义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扩充的,但仁义理论的扩充总是围绕着孔孟最初的涵义而展开的。

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非常具有概括性。但是,当把“仁义”分开,进行具体分析的时候,发现这样过于简单,达不到深入理解的目的。因此,还要一一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理解。
说文解字注中:“仁,亲也。亲者、密至也。从人二。中庸曰。仁者、人也。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独则无偶,偶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这即是说,仁的本义应 是人与人的亲密相处。这正是“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的原因。孔子极大的把“仁”的内涵丰富了,孔子将这种人与人地相处推而广之,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规 范,并渴望“克己复礼”然后达到“归仁”的目的。这也就是说,孔子的仁是外在的仁,是一种有高度的社会规范,因为“复礼”才能“归仁”,在这里,礼和仁, 并无很大的差别。就算说“忠恕为仁”、“观过知仁”,这也得是做到忠恕、观过之后,才能达到仁,而不是把内在的仁展示出来。再如“刚毅木讷近仁”、“巧言 令色鲜仁”,这也是从人的外在表现来定义、约束仁的范围。

但是,当仁到了孟子那里,则是“恻隐之心,仁也。”恻隐之心是人天生而有的,不是后天修习而得,因此,这时仁便是内在的仁。发展、达到仁,需要向内心探求,并且还要“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再来说“义”,说文解字注中:“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威仪出于己、故从我。从羊者、与善美同意。”这也就是说,义是由内而发的美好情感。王引之《经义述 闻·尚书上》:“义,善也。谓性发强而又良善也”。由内而发,因此每个人都有义,符合仁,符合社会规范,便是义,因此义也有社会规范之义。这才有“见义不 为无勇”、“动则思礼。行则思义”。《易传•文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这就是以敬来正直内心,以义来方正行为,更能体现出义作为规范。

“ 义,度也,必由中断制。”作为社会规范的时候,义与仁有不同,义在这里强调“断制”,也就是要断开,分开。这也就有了后来朱子所说“义是活物,义无定体。”因此,义是一个灵活可变的原则,不同的时候,义自有其不同之义。

仁与义,有很大的不同。董子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仁,义必由中断制也。”。孔子之时,尚希望可以人与人在一起得到良好的相处;而到孟子 之时,社会日益混乱,人与人在一起难以和平,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之时崇仁,孟子之时尚义。因为孔子的希望是人与人和,而孟子时,和已无望,并且认识到,人 必须分,而后才能和,和即合。这里的内在原因就是私有制的确立以及其作用的发挥,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认同,成为社会的未来趋势。孔子希望的是原始公有制,因 此崇合之仁;孟子看到私有制的生命力,因此说分之义。

这一点是崇仁尚义的主要原因,因此也就有了“仁合义分”。《孟子•尽心下》曰:“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这也体现了仁合义分,因为父子是血缘,是内,是合,君臣是等级,是外,是分。因此,父子为仁,君臣称义。
《礼 记•礼运》:“仁者,义之本也。”义是要符合仁才能称之为义,因此,仁为义之本。义表现为行为,仁在后来逐渐发展为内在之仁,即恻隐之心。这也就是说,仁 内义外,义是仁的发作,仁是义的动力。进一步,凡是超出个人利益、个人本分的行为皆属义行范围。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这种仁心义路的说法就显示了“仁内义外”。

从实质上来说,“仁合义分”正是“仁内义外”的一个表现。正因为仁内义外,因此,仁才能够合,才能亲;义才能断,才能分。

因此,仁义的核心是“仁内义外”。其他涵义都是由“仁内义外”而生发,由“仁合义分”来表现出来。这才有韩愈所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 义。”仁合则亲爱,行宜则断明。至于作为社会规范,作为政治型的仁义,即在公羊学中的表现,与我们所说作为儒家学术的仁义略有不同。儒家学术的仁义,是从 人出发,关于人本身和人的行为的学问,是人的道德上、伦理上的仁义;政治上的仁义,便是强调本分、等级的仁义,是作为统治人的仁义。这是与学术上的仁义的 根本不同,仁义的本身,是要发展人、完善人,但政治上的仁义,是要统治人,约束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