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德的社会作用问题 [复制链接]

1#
这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一个突出方面。在春秋战国时期讨论这个问题时,集中体现在关于“德治”与“法治”、“王道”与“霸道”的争辩。儒家发展了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认为道德的作用胜过刑罚和征战,主张“为政以德”,以“王道”统一天下,强调用道德调节和维护宗法等级关系。它还十分注重统治者自身道德的表率作用,把个人的“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足点。墨家也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家则否定道德规范的积极作用,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治”、“霸道”,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具有一定的非道德主义倾向。西汉儒学定于一尊之后很少有人再公开否认道德的社会作用。近代一些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家提倡“革命道德”,强调革命者的道德对于革命胜败的关键作用,认为“道德堕废者,革命不成之原”,要革命,“则唯有道德者可以获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