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庸 [复制链接]

1#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
名言名句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第六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第二十一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