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五千年过去了,中华民族依然挺立于世界。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着灵魂,我们因灵魂的存在而永存。只有传承着民族文化,民族才能得以永存。而如今,我们仅仅是持有着民族文化,当做一个摆设,甚至是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话——
“我们祖先多少多少年就有了/就发明了……”
我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都感觉厌烦。毕竟那已成为历史,现在提起有什么意义?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持有文化没有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享用。它是我们的灵魂,连灵魂都没有了,那可不是行尸走肉么?
中华文化讲究“仁”、“义”、“孝”、“廉”、“信”、“礼”等等,但我们如今是怎么做的?问题食品源源不断;暴力管制屡见不鲜;贪官污吏遍地都是;并且中国游客的素质也是受到质疑的,把脸都丢国外去了。
为人处世的道理提出来得很早,但又怎样?弃之不理毫无意义。造成素质低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因为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不仅不宣传,甚至还销毁。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毛主席晚年犯下的大错“文化(和)大革(谐)命”。这使得国民内心空虚,没有道德的底线,以致道德的沦丧,被利益蒙蔽双眼。
再看杨振宁,幼时收到父亲的“涉古教育”,在逼迫下背下了《孟子》。他也表示,他获得诺奖与父母幼时的教育分不开,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有时是书上的教诲让他克服了。杨振宁和我们一样,都持有这珍贵的传统文化,但与我们不同的是,我们将其束之高阁,而他却将其深入内心,享用了它。这就是他与我们的不同,是持有与享用的不同。
独具风格的建筑也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如今,我们为了城市的发展,不惜将其销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现在已难以看到,许多历史建筑在城市发展的面前做出了让步。前段时间,成龙让古建筑“背井离乡”事件风靡一时。成龙称,想把自己收藏的10间古建筑中的4件捐给新加坡。因为他曾经想让古建筑被更多的人参观,向政府提出兴建展览馆的建议,可没得到回复。而新加坡方面表示会重建这些古建筑,“这令我(成龙)非常感动,几乎有冲动想把其余那6栋也捐给他们。”对此多数网友认为,离开故土,灿烂的中国建筑文化必将褪色,反对古建筑“背井离乡”。这种对文化的保护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话说回来,政府对文化宣传的重视是否存在问题?
我们不去保护历史建筑,很少去汲取其中的精华,很少去享用它,却选择复制国外各种著名建筑。多数却又复制不成功,遭到国民的讽刺,唾弃。
人没有灵魂怎么存活?民族没有灵魂又怎么存活?我们中华民族,抛开外貌特征与其他种族人群不同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当然是文化的差异,我们因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存在的价值,就好比人因为灵魂而体现自身的存在。我们持有这优秀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的优势,而我们不去传承它,不去享用它。持有与失去没差,唯去享用才使其不失谓持有。
拥抱灵魂,不要让灵魂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