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国家如今都已走向和平。可也有多数偏远国家依旧战火连连。这时,受到伤害最大的会是谁呢?无可非议的,孩子!
刚刚看了一本很早就买回来的书,只是一直都没有来得及品味。以往都是买一些感性的言情小说,唯美动人的散文之作。可是此书不同,没有色彩艳丽的图片,没有妙笔生花的文字。有的是真实,震惊、与反思。
此书吸引我地方是一张颇有争议的照片。一名不到两岁的巴勒坦孩童腰间绑着小型的“炸弹”,头上围着巴勒坦武装分子的常见标志---红色头巾,这是标准的人体炸弹装扮。这张照片是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一个被通缉的巴勒坦武装分子家中影集发现的。
一张要人不得不为之震惊的照片,促使我把这本书列入了我的书架。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在学校的教科书中,长辈的尊尊教诲中、社会公益电影等,各种宣传渠道中看过弱小的孩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为了抗争社会的不满,而加入军事组织。
这种加入是否是正确的呢?幼儿时代有学过,小兵张嘎,刘胡兰等。数不胜数的事迹。这些都被予为人民心中英雄的历史人物。书中可见,民间可闻。
可是想下我们现在,如今的社会一个不到两岁的孩童,就要家长灌输为国牺牲,为亲人复仇的心理,是对是错呢?
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上一辈的憎恨,恩怨而使之一对情投意合的爱人,接受悲惨的命运。有欣赏过《罗米欧与朱丽叶》的朋友,都会不禁发出声叹息的说一句:“为什么要让上一代的恩怨延续?”
渴望和平,不仅是一句壮志凌云的口号。我们口口声声的渴望和平。反问一句,什么是战争?不了解战争的定义,我们又从何谈起对和平的渴望呢?难道只有硝烟四起,家离失所才算是战争吗?如同真的这样,那我们是和平的。
只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孩子与生俱来的模仿性,天生的好奇心。要他们对身边的人,事、物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具不规则统计,如今社会有60%以上是因第三者插足而夫妻离异。纵使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重击。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被蒙蔽上了厚厚的阴影。导致如今未成年侵犯少女。忏悔一生前途的案例屡见不奇。此时我们该去谴责的是谁呢?责备孩子的不懂事吗?
记忆中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名6岁的儿童因与玩伴发生不愉快,次日用割纸刀将其玩伴在卫生间内杀害。
震惊之余我们是否该反思下,一名6岁的孩子,是从那里学来这么残忍失去人性的手段呢?
孩子幼小的心灵如需要细微呵护照料的花蕾,一不小心,就会在风雨交加的深夜夭折。而身为父母的人们呢?身为长辈的人们呢?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战争无处不在,反思下吧!不要让那些可爱纯真的孩童眼神中谱写的只剩下无奈,憎恨,与对未来的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