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否认,在秦朝以来的中国古代社会,不少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置身于“大一统”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之下,被迫或主动放弃了对社会及自身问题的理性思考,个体性有丧失的趋势。尽管如此,历代仍不乏倡导独立思考、追求个性解放的儒家。比如,明代中叶的王阳明倡导心学,其学说突出了个体性,主张凭借个体内在的良知来判断是非,而不是仰仗圣贤权威。阳明心学为明代中叶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此次个性解放思潮不仅局限于王门学派之中,而且影响到其它士大夫或普通市民阶层。因此,追求个性解放成为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潮流。王阳明后学中以王畿、王艮等为代表人物的“左派王学”在张扬个性、推动思想解放方面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他们打破传统的各种观念,任心而动,将人的主体精神发挥到极至。而明末王学末流颜钧、何心隐、李贽等人更是率真任性、张扬自我,有时为了“一体不容己之情”而可以置名节和性命于不顾,行事果敢,毫无拘执。他们宁愿被人斥责为阔略、狂荡,也不愿迎合时流,更不愿做乡愿之人,可以说,豪杰气概、狂者胸次在他们身上有较充分的体现。同时,他们也极力肯定人的情感、本能欲望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