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学习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大学生礼仪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
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也就不会有得体的礼仪行为。因此给大学生提供系统的礼仪知识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礼仪知识的最有效途径。高校应该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加入礼仪方面的教学内容把礼仪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行列并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之一。事实上
现在很多大学生非常希望学习礼仪课程。加强礼仪课堂教不仅可以高效率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与技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