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思想的来源 [复制链接]

1#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

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但是,儒者中的很多人并不甘心做这种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业,他们渴望进入政府机构,成为专门的典礼官,有的则希望成为君子儒,辅佐君主。所以,孔子才有了对弟子们的告诫:"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他希望弟子们勤奋努力,超越原来他这种低下的职位状况。

"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应该是在《论语·雍也》。孔子在这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可见,儒名的起源应该在孔子之前。因为到了孔子时,儒这一阶层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形成"君子儒"与"小人儒"两种派别。胡适在他有名的文章《说儒》里断言最初的儒都是殷人,即商朝(又叫殷朝)的遗民。但胡适的观点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

在历史上,最早研究儒的起源的是汉代的大学者刘歆。根据《汉书·艺文志》引其《别录》说,儒家者流,最早可能出于"司徒之官",其功能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他们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以道为高。刘歆还说,唐虞之隆,殷周之盛,儒学的功能,实已获得相当的成功。然而孔子之后,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关于儒的起源,刘歆认为他们由司徒之官演变而来,作用是帮助君主统治。可见儒的起源与官制的产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享 转发
TOP
2#

儒学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学思想的核心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
儒学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王朝延续几千年的主流思想,到近代中国,被斥为腐朽思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所好转。到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儒学思想,遍布世界的研究学会无不昭示着儒学思想的繁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