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学为何不被重视? [复制链接]

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发源地,《道德经》是一部为帝王将相治理国家的一部宝典,半部《论语》可平天下,《鬼谷子》的绝学可合纵可连横,《黄帝内经》既是治病救人也是治世的奇书等等。时下我们的教育只看成绩,我们的企业只看业绩,我们的国家只看国民总值,难道素质教育真的一无是处?难道中国的生存之道真的可不需要中华文化来承载?中华历史得以绵延七千五百多年,靠的难道不正是这些国学精髓吗?如果离开传统,破坏自然,我们的科技不成了人类的慢性杀手了吗?为什么整个社会都不重视国学教育?
国学听起来唬人,使人避之犹恐不及,正如对经典的描述:大多数人想看而没有看过的书。亲近国学,概因有二:其一、今人想过和没有想过的问题,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若不去找,自取其辱;其二、白话文读着不过瘾、不解渴、琢磨头少,不像经、史、子、集,常读常新,意韵无穷,营养丰富,能量充沛。一个人的阅读根系,一定要根往下扎,不必被奇花异果吸引,要从根部去找营养。奇花异果,美则美矣,一旦追根溯源,恍然大悟,不再吃惊羡叹。找到根了,则“不受惑”。胡适当年在北大学生毕业典礼上说,我要告诉年轻人的,就三个字,“不受惑”。
读书择其善者而从之。再追究,择其信者而从之。若不信,则不辩善恶。所以,书字头上一把刀,信。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没错。不是教你不信书,而是要“择而信之”。今人则矫枉过正,搞成了“怀疑主义”,怀疑一切。什么都不信。挑出一点小毛病,放大若干倍,唾弃之。这不是读书法。这是扔书法。真正读书种子,坏书也能看出好,好书看出知来,知书而达礼,达礼而笃行。非如此,则像俗话所说:“读书读到牛屁眼里去了”。所谓打通任督二脉,只是神通,是把戏。打通没打通,并不重要,打通了,也只是得些神通,此神通解决不了世间问题,也只是让别人赞叹一下而已。刀枪不入又如何?一颗子弹就把你干掉。所以,此等神通不重要。法力再大,也是一具肉身。肉身也是现世的象,此象能否“一叶而知秋,而知四季,而知八荒”,这就是学习,就是修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