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仁“ [复制链接]

1#
     ”仁”者,兼乎明、智、信、义、敏、勇及礼七善。凡七善,明方目清,智比耳聪,信若手之执持,义则足之能行,敏类神经传感,勇拟骨骼之用,礼则心之总括。以其比人若二,德而莫名,遂称之曰仁。人损一器,不复完人;仁失一善,亦难满全。惟斯仁,乃尽人性之真矣!故曰:仁实人之性,人则仁之体。修仁实乃做人而已。
     善乃有益,不无其害。德则兼善互补,有益无害。仁则毕善共得,至善至美。华夏失仁逾五千年,遂致灾难不已。其为仁也,守正行宜,无可无不可。故而无敌!
     孔子提出“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具体来说,孔子强调的“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