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我们应该做到明礼诚信,来规范我们社会中、生活中、家庭中的道德行为,提高我们的素质。两千年前孔子曾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明礼早已被古人所重视、所推崇。这里的“礼”既是指“礼仪”“礼节”“礼貌”,又是讲“礼让”“中和”“谦敬”。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荀子.修身》中提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可见,礼于国家、于社会、于个人是何等重要。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礼的规范制约,人人都特立独行,不守次序,社会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礼,在现代社会中主要表现在待人接物,尊老爱幼之中。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才济济,高学历的人太多,怎样才能在社会中立脚呢?现代的社会生活中,学历与能力不再是用人单位评定人才的唯一与首要标准,德与礼上升为首要前提。都说“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便是礼的集中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待人接物,注重细节,注重礼节,将会使人对你印象深刻。 我们熟人见面问个好,长辈面前鞠一个躬,尊老爱幼,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带小孩的人让座,这些不都是礼的体现吗?
《论语》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能以礼让位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由此可见,“礼”是个人安身立命、处世的重要保证,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之一。在生活中,离开了礼貌我们的社会生活将不能圆满的进行下去,各种生活将无法持续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礼仪和礼貌进行到底。做文明人,就要讲文明话,不说脏话、粗话。做文明人,就要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好多的礼,比如说餐桌礼仪,当你倒酒的时候你要先倒别人的,并且要当着他的面;跟上司喝酒你要手抬杯底,不然会说你不懂长幼;长辈递东西给你,你要双手接。你有礼貌别人也就亲近你,你的生活路上就不会那么的坎坷。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应时刻记住明礼。我们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都要做到得体、适宜。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甚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道德问题。“礼”能弘扬传统文化、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明白,学“礼”不是教人如何应对人情世故,也不是教人如何做作,而是教人真心实意的去待人接物。只有诚心的去做,才算是做到了“礼”。 是否懂礼、讲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及教养程度的标准。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有学识的人才能“知书达礼”,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懂得遵守并维护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