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求同存异。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礼用之,和为贵。‘和’被认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最友善的品格。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雨果曾说:“和善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和善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心地纯洁、仁爱无私是善良,宽容、奉献是善良。人有善良,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蓬蓬勃勃;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个人修身,主张独善其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和善更有必要。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着人民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际关系和和谐非常重要,这需人们有一颗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