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仁爱,仁和。”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 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君子总是把仁爱和礼仪装在心里,有仁爱之心的人会爱护别人,懂礼仪的人会敬重他人,爱护别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爱护,尊敬他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就不要强行施加给别人。人人平等,既然我们不喜欢的东西,相信他人也不会喜欢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给别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论语》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多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孟子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是相互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是仁爱的发端,扇形就是推己及人,仁政就是博爱天下之人,仁爱是一种人格情怀,用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才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仁乃人与人间之真情厚意。”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苟志於仁矣。”仁爱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 ,以一种欢乐和信念去面对世界,在世界跟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临大节而不溃,时刻保持内心的欢愉。仁爱在生活中能够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得到别人的尊重。学习中仁爱可以让你严谨求学,得到周围同学的友好,也能让你的学习有正确的方向。待人接物时,心中没有仁(真情厚意),整个人便会变得虚假,变得巧言令色,变得伪善。有时,连自己都觉得别扭。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仁爱,待人真诚,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