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和基本诉求,是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可以凝聚人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价值观的体现。
而道德伦理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富具本民族特色的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只要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在其间生息、劳作、繁衍,就可以看到这些优秀的中国伦理道德传统在社会中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不少推崇“个人价值本位”和“自我中心意识”观念的西方国家,在普遍感受到人情淡薄、家庭危机的孤独寂寞滋味后,都羡慕与效仿起中国人那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家庭关系。在美国这样一个典型的西方国家,近年来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现象:一些已经移居在外,另立门户的子女,又偕妻携子搬回父母身边,重新组织起一个敬老爱幼、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可见中华民族的优秀伦理道德。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多东西是不可或缺的,而其中国学无疑是一个基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国学肯定是金字塔底端的基石,只有在它的基础上很多的东西才可以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要求,有多高的国学素养,国学这两个字的厚重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国学始终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