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古代伦理礼仪(一) [复制链接]

1#
1、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是帝王亲到泰山举行。在泰山顶上祭天叫“封”,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祭地,叫“禅”。
2、斋戒:是古人在祭祀或遇重大事件表示隆重庄敬,事先数日要沐浴、更衣、独居、素食、戒酒等,使心地纯一诚敬,叫“斋戒”,表示隆重、庄敬。
3、朝:是周代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每次朝见要带玉帛、土特产等,叫朝贡。不按时朝见就视为对天子不敬,就要被讨伐。后来在四方诸侯中各选一有声望者为领导,叫“方伯”,小诸侯见方伯也叫“朝”。后来弱国诸侯去见强国诸侯也叫“朝”。臣子见国君也叫“朝”。
4、聘:是天子派大夫见诸侯叫“聘”。大国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也叫“聘”。往往带玉帛去,表示尊敬慰问祝贺。
5、誓:是用语言相约表示决不违信叫“誓”。
6、盟:两国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协同做事叫“盟”。会盟时要杀牲、歃血,并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
“歃血”是指古人订盟,双方口含牲血或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
“衅”是指重要器物如钟、鼓制成,杀牲或杀人以祭,将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诚敬,称为“衅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