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的礼 [复制链接]

1#
孔子他很注重礼,他希望这个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儿花架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什么意思?就是仁就是仁义道德的仁,人要没有真正仁的情感,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你搞这些礼仪活动有什么用呢?那么你如果没有这种真正爱人的情感,你即使演奏音乐,演奏音乐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衬托一种和谐的气氛,你演奏音乐又有什么用呢?你如果没有真正的爱人的情感,你搞礼乐活动有什么用呢?这些表面的礼仪,规章,礼仪规范有什么用呢,这些东西是要表达人的情感,你要不仁,没有爱人之心,你这些礼仪求动没用了,没有生命力了。

  在人们印象中的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在坚定地做着一件事,推行
        “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礼仪之邦,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孔子一举一动都讲究礼,很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挟一筷子菜都要讲究礼,现代人看孔子这样很迂腐。然而孔子又进一步认为礼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还要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虽然孔子的这种看法很具有人性化,但是在其身后还有很多人批判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